1. 海洋霸主排名第一是誰
虎鯨是海洋里真正的霸主
1、虎鯨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為8-10米,體重9噸左右,頭部略圓,具有不明顯的喙。背鰭高而直立,彎曲長達1米。身體黑、白兩色。兩翼骨遠隔開。顳窩大。下頜骨相對較短。在上、下頜每齒列有10-12枚圓錐形的齒。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善于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豚、海豹等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還襲擊其它鯨類,甚至是大白鯊,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2、虎鯨喜歡群居的生活,有2-3只的小群,也有40-50只的大群,它們在一起捕獵、旅行、用食,以種群為社會組織,在廣大的家庭中休息,互相依靠著生存長大。
3、虎鯨的大腦非常發達同時身體擁有強大力量,憑借這些優勢,虎鯨能夠追趕和捕殺海洋中的很多頂級捕食者。一些虎鯨家族成員的菜單上至少列出了9種鯊魚美味,其中就包括令很多動物聞風喪膽的大白鯊和灰鯖鯊。
2. 海洋霸主到底是誰?
17世紀,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增多。當時,世界各國間的貿易通道主要在海上,哪個國家的造船工業發達,擁有商船的數量和噸位最多,它就能控制東西方貿易,稱霸海洋,從事海外殖民掠奪。船在當時就象陸路運輸的馬車一樣,船就是海上的馬車,哪個國家掌握了海上的馬車,它就是海上的馬車夫。
在整個17世紀,荷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荷蘭,在17世紀之前,是西班牙屬地尼德蘭的一個省?!澳岬绿m”意為低地,是萊茵河入海處一大片低地的總稱,它包括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
尼德蘭是個富饒的地區,當年西班牙帝國的一半稅收來自這里。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把它看作是自己“王冠上的一顆珍珠?!保保妒兰o末,尼德蘭普遍興起了反對西班牙統治的政治運動和武裝起義。1581年尼德蘭北方七省成立“聯省共和國”,其中以荷蘭省最大,所以又稱荷蘭共和國。 荷蘭獨立后,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商業、海洋運輸業,金融業非常發達,很快成為西歐強國。 當時,荷蘭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廠,全國可以同時開工建造幾百艘船。荷蘭的造船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船的造價比英國低1B3到1B2。
歐洲許多國家都到荷蘭訂購船只。 荷蘭的商船噸位占當時歐洲總噸位的3B4,擁有1.5萬艘商船,幾乎壟斷了海上貿易。挪威的木材、丹麥的魚類、波蘭的糧食、俄國的毛皮、東南亞的香料、印度的棉紡織品、中國的絲綢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蘭商船轉運,經荷蘭商人轉手銷售。當時的阿姆斯特丹是國際貿易的中心,港內經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 荷蘭的海軍艦只幾乎超過了英法兩國海軍的1倍。它們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保護本國商船,并從事海外殖民掠奪。
在亞洲,1595年荷蘭人首次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爪哇。不久,荷蘭艦隊便在爪哇和馬六甲海峽兩次打敗葡萄牙艦隊,并且不斷追捕、搶劫中國商船,壟斷了東方貿易。1602年,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專門控制這一地區的貿易,還一度侵占我國的澎湖、臺灣。
在美洲,荷蘭于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與美洲之間的貿易,并在北美侵占了一塊殖民地,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即現在的紐約)為中心的新荷蘭。 在非洲,荷蘭在東西方交通的咽
3. 海洋霸主的排名
海洋十大霸主排名是巨槍烏賊、灰鯖鯊、虎鯊、座頭鯨、弓頭鯨、露脊鯨、長須鯨、抹香鯨、虎鯨、藍鯨。
1、藍鯨
藍鯨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動物,也是現代世界最大的動物,它們長達33米,重達181噸,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之一,年幼的藍鯨或許需要時刻警惕天敵,但是成年的藍鯨幾乎沒有對手。
2、虎鯨
虎鯨是公認的海洋霸主,作為大型齒鯨,海豚科動物,它們可以長到8-10米,體重可達9噸左右,除了個體戰斗能力強大外,它還屬于群居動物,屬于高度社會化的動物,能夠將各種狩獵戰術用得爐火純青。
4. 海洋霸主前三名
1、巨齒鯊
巨齒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鯊魚,同時它還有著超強的咬合力是目前發現的咬合力最強是生物。巨齒鯊體長可達20米,牙齒長度17厘米,進入史前海洋十大霸主行列還是可以預知的。
2、奇蝦
奇蝦主要生活在寒武紀,在寒武紀十大恐怖生物中也有提及。根據現在僅有的化石標本,科學家認為這種生物的體長可以達到2.3米,它的眼睛也很大有著超強的視覺可以看到很多東西。
3、恐鱷
恐鱷身體長度大約10米,這是目前已知滅絕的大型的鱷類,是現代鱷魚的祖先,主要生活在白堊紀晚期。
4、翼肢鱟
5. 海洋霸主叫什么名字
1600年,海上霸主是荷蘭。
17世紀中葉,荷蘭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建立起來,以商業和海 上運輸業為主的荷蘭,在各大洋上, 到處都有荷蘭商船的航跡。整個17世紀,荷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因此, 當時的人們把荷蘭稱為“海上馬車夫”。
為了保護自己的海上貿易,荷蘭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艦隊,并依仗它大肆進行 海外殖民,
6. 10大海洋霸主
1.巨齒鯊
巨齒鯊這種鯊魚的體型通常在14米長,可達40噸的重量,是目前地球歷史上發現的咬合力最強的生物之一,經推測,最大的咬合力可達20噸,口腔撕咬力量已經超過了霸王龍,被很多古生物學家譽為是地球史上最強悍的生物。
2.滄龍
滄龍是一種體長近20米,體重可達24噸的中生代海洋中體型和體積最大的頂級掠食者,通常以蛇齒龍、海龜、薄片龍和金廚鯊為主要食物來源的海陸兩棲動物,是遠古海洋中的霸主。
3.鄧氏魚
鄧氏魚是一種生存于古生代泥盆紀時期,平均體長在6米左右,體重平均在1噸左右的世界十大兇猛古生物之一,因咬合力最高可達5000千克,因此被古生物學家認定為是咬合力最大的史前魚類,是一種處于頂層的海洋掠食動物。
史前十大最強悍的海洋生物,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什么
4.梅爾維爾鯨
梅爾維爾鯨是利維坦鯨屬中體型最大的海洋十大霸主之一,頭骨樣本最早在南美洲秘魯南部科羅拉多山丘的1200萬年至1300萬年中新式巖層中發現,而因化石樣本較少,科學家也僅能推斷出是與巨齒鯊同是頂級掠食者。
5.龍王鯨
龍王鯨又被稱為械齒鯨、帝王蜥蜴,是一種曾生存于4500萬至3600萬年前晚始新世的擁有最強咬合力的哺乳動物,體長在18至21米之間,被現代學者認為是現代鯨的祖先,是人們已知的原始鯨類之一。
6.刺甲鯊
刺甲鯊是一種生存于白堊紀晚期的海洋中體型、體積最大的最令對手望而生畏的捕食者之一,因有著滿嘴利齒可以迅速將獵物切成薄片或小塊因此還可獵食滄龍、蛇頸龍類古生物,而根據化石顯示,它們的身長最高可達24英尺。
7.上龍
上龍是一種生存于2億至1.45億年前侏羅紀晚期的已滅絕海生爬行動物,是一種以魚類、魷魚及其他海洋爬行生物為主要食物來源的大型掠食性動物,也是那一段時間海洋中的高級掠食者。
8.蛇頸龍
蛇頸龍是一種于三疊紀晚期出現并在白堊紀末滅絕的蛇頸龍屬海生爬行類古生物,因適應淺水環境、體型龐大、有著較長的脖頸而得名,在存在期間曾與魚龍類生物一同統治著中生代的海洋。
9.奇蝦
奇蝦是一種誕生于5.3億年前海洋中,并在4.4億年前滅絕的體型龐大且身體造型奇特的寒武紀古生物,目前在中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寒武紀沉積巖中均有發現這種寒武紀大爆發最具代表性的明星動物之一。
10.Thalattoarchon saurophagis
這種史前海洋生物的中文名為食蜥海帝魚龍,生物的化石最早于2013年發現,根據研究發現體長接近9米,與一輛公交汽車的長度差不多,與它相似生態位的海洋物種為大白鯊和逆戟鯨,而這種頂級掠食性動物根據研究發現是于二疊紀時期滅絕后800萬年出現。
7. 海洋霸主排名第一是誰呀
第一個霸主是西班牙,由于哥倫布的成功,西班牙殖民者迅速涌向美洲大陸,在南美直接帶給了印加文明覆滅性的災難。接著是荷蘭,海上馬車夫,大力發展商業,主要是東南亞一帶的土特產,創建了東印度公司,一度占領我國臺灣。一度荷蘭是海上力量最強大的國家。
8. 海洋霸主排名第一是誰啊
1.巨齒鯊(學名:Carcharodon megalodon),鼠鯊目鼠鯊科動物,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掠食者之一。 巨齒鯊身體強壯,呈流線型,身長平均16米,最大20.8米,生活在大概2800萬-150萬年前,現已滅絕。
2.滄龍(學名:Mosasaurus),滄龍科滄龍屬動物,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 滄龍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顎與尖銳的牙齒,外形類似具有鰭狀肢的鱷魚,是兼具速度與耐力的中型掠食者。其生活于白堊紀的馬斯特里赫特階(約7000萬至6500萬年前)的海洋中,分布于世界各地。
3.滑齒龍(學名:Liopleurodon,別名:平滑側齒龍),上龍科滑齒龍屬動物。其粗壯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槳鰭的驅動下四處游蕩;長顎里滿部尖銳的牙齒;頭骨頂端有兩個鼻腔,在水中也能嗅到氣味。它生存于中侏羅紀的卡洛夫階,約1億7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其分布于法國、俄羅斯、英國和德國。
4.海王龍(拉丁學名:Tylosaurus),滄龍科海王龍屬動物,分布于堪薩斯州、阿拉巴馬州、內布拉斯加州、新西蘭等地,以海鳥、滑齒龍、鯊魚、海龜、魚龍、薄片龍等和其他滄龍為食。 其前上頜骨牙齒前方有大型喙,上頜骨與齒骨擁有12顆或以上的牙齒,后耳骨有個供的第5到7根腦神經經過的孔,基枕骨或基蝶骨沒有供基底動脈通過的管道方骨的蹬上突大,而且末端尖、上隅骨背側邊緣圓,成水平、薦前椎有29顆。
5.白堊刺甲鯊(別名:金廚鯊)長達5~7.6米,尾巴占身體的一半長,牙齒光滑且呈弧狀,長度超過2英寸。其以有厚重的顎骨,長達4.25米的劍射魚為食,也以幼滄龍為食,甚至偶然以長脖子蛇頸龍為食品。
9. 海洋霸主排行
NO.10∶滑齒龍
滑齒龍(學名:Liopleurodon,別名:平滑側齒龍),上龍科滑齒龍屬動物。其粗壯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槳鰭的驅動下四處游蕩;長顎里滿部尖銳的牙齒;它生存于中侏羅紀的卡洛夫階,約1億7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X龍身長6.6米,體重2噸
一些保存相當完好的滑齒龍骨骼化石,清楚顯示牙齒的排列及其頭部的形狀。但這些頭骨并不一定就屬于片中威脅牛津夏(oxford shire)附近水域,長達二十五公尺的滑齒龍。但在國家歷史博物館中,有一些頭骨碎片似乎屬于滑齒龍,就算不是,也是屬于一種與滑齒龍極其類似的生物。其中一塊骨骼碎片特別屬于一種長二十公尺的生物。經由計算電腦中滑齒龍的模型,及其該有的漂浮能力,其合理的體長與體重上限分別為二十五公尺與一百五十公噸。
NO.9∶喜馬拉雅魚龍
喜馬拉雅魚龍是一種大型海生魚龍,全長10米以上,最長可達18.5米,魚龍中體型僅次于沙尼龍。體重30-50噸,脊椎動物,古爬行動物, 魚龍類。
NO.8∶西卡尼薩斯特魚龍
西卡尼薩斯特魚龍,是已命名的海洋爬行動物中最大的。新西蘭大魚龍因為化石不足暫時不計。西卡尼薩斯特魚龍保守體長估計20米,體重40噸,已經超過了最大的滄龍霍夫曼滄龍和最大的上龍克柔龍以及過去被認為的最大魚龍秀尼魚龍。激進體長21米,一些復原可以達到50噸的水平。是海洋爬行動物中的巔峰!過去認為西卡尼薩斯特魚龍是秀尼魚龍的一種,但隨著化石的發現,現認為西卡尼薩斯特魚龍是薩斯特魚龍科的成員
西卡尼薩斯特魚龍生活于三疊紀晚期的諾利期,至今約2.27~2.085億年前。三疊紀晚期是魚龍家族的巔峰時期,最大最強的魚龍都在這個時期。不僅西卡尼薩斯特魚龍是最大的海洋爬行動物,它的近親同為薩斯特魚龍科的喜馬拉雅魚龍也是最強大的海洋爬行動物。
NO.7∶蛇頸龍
蛇頸龍是已滅絕的蛇頸龍屬海生爬行類的統稱,體長約3.5米,是一類適應淺水環境中生活的類群,個體較大,且長頸,因以得名。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到侏羅紀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堊紀末滅絕。蛇頸龍體型碩大無比,是海洋中的霸王,與魚龍類一起統治著中生代的海洋。
蛇頸龍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長頸蛇頸龍,另一 種是短頸蛇頸龍。
長頸蛇頸龍看上去像一只蛇穿過一個烏龜殼,它們的頭部很小,身軀像烏龜一樣寬而扁,頸部修長,可以彎曲,尾巴較短,呈錐狀。
短頸蛇頸龍的頭部較大,頸部很短,長長的嘴巴里長滿了尖銳的牙齒,身體十分粗壯。
在白堊紀末期,蛇頸龍逐漸失去了海洋霸主的地位,比蛇頸龍更兇猛、更強大的滄龍逐漸成 為了海中強大的掠食者。為了能在水中捕到足夠 的獵物,蛇頸龍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獵食方 式,它們逐漸放棄了獵食游水魚類,而是來到海底覓食軟體動物和貝売類動物。
NO.6∶泰曼魚龍
泰曼魚龍(屬名:Temnodontosaurus)又名切齒魚龍,是種已滅絕魚龍類,化石在英國與德國被發現,生存年代為早侏羅紀的赫唐階到托阿爾階。泰曼魚龍是種大型魚龍類,身長超過10米
外形和現代 海豚極為相似,體型適合游泳,而且速度非???。它的體長一般在6米以上,頭部兩側有一對圓圓的大眼睛,眼睛直徑最大可達30厘米泰曼魚龍的嘴巴長而尖,上下頜上各長著一長排錐狀的牙齒。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可以在夜間或漆黑的深海里追捕 烏賊、 魚類等獵物
N0.5∶克柔龍
克柔龍(屬名:Kronosaurus)又名克諾龍、長頭龍,是種海生爬行動物,屬于蛇頸龍目的上龍亞目,上龍類的明顯特征是短而粗厚的頸部??巳猃埵且韵ED神話中泰坦巨神中的克羅諾斯為名
克柔龍是世界上最大的上龍類之一,生存于白堊紀早期的阿普第階/阿爾比階
NO.4∶海王龍
Tylosaurus)又名瘤龍、節龍,意為“鼻部呈球狀的蜥蜴”,屬于滄龍科,是巨型的滄龍類,它們與現代巨蜥、蛇有接近親緣關系
海王龍的主要食物是蛇頸龍、白堊刺甲鯊、劍射魚、菊石、黃昏鳥與其他小型滄龍類,從它的胃部發現相當多樣化的當時海洋動物的化石,海王龍在晚白堊紀的西部內陸海道里面是頂級掠食動物。為了保持頂級海爬的優勢,海王龍還特化出其它滄龍沒有的有圓筒狀的前上頜骨,可用來撞擊、打昏獵物
NO.3∶大眼魚龍
大眼魚龍屬(屬名:Ophthalmosaurus,意為“眼睛蜥蜴”),是種生存在侏羅紀中到晚期的魚龍類,以其特大的眼睛而聞名,大眼魚龍主要的化石發現于歐洲、北美洲與阿根廷
大眼魚龍的嘴部幾乎沒有牙齒,是為了捕食魷魚、菊石、鸚鵡螺等頭足類而適應的結果,它們擁有海豚形狀的優美外形,身長6米
NO.2∶梅鯨(不是爬行動物)
梅爾維爾鯨(學名:Livyatan melvillei)是一種在南美洲發現的中新世時期的已滅絕的齒鯨,為大型肉食性鯨魚,又叫麥氏利維坦鯨、麥爾維爾鯨,是利維坦鯨屬中最大的物種。
梅爾維爾鯨生活在1300萬年前,長16米,60噸重,以《白鯨記》的作者、美國著名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的名字命名。
唯一的頭顱化石長3米,牙齒最長36公分,全身估計長13.5-16.5米。體型與外貌與現代抹香鯨相似。但與現代抹香鯨只在下顎有具功用的牙齒比較,梅爾維爾鯨兩顎都長有牙齒,而且比現代抹香鯨的牙齒大得多:是目前所發現最大的鯨齒。它們據信是積極的掠食者,可能以須鯨為食
NO.1∶大牙(不是爬行動物)
Carcharocles megalodon),一般直接稱作巨牙鯊或巨齒鯊,學名源自希臘語,意指巨大的牙齒
巨齒鯊只是從牙齒化石及一些脊椎化石中推斷出來的生物。與其他現代鯊魚相似,它的骨骼是軟骨而非硬骨,形成骨骼化石紀錄的缺乏。
據估計,巨齒鯊最大的體型為18米,平均體型為13-16米
它預估平均每天需要攝取它體重三十分之一(即4,500磅)的食物。從已知的史前食物鏈來看,一般推斷它會以鯨作為糧食。巨齒鯊的咬力是古今動物之最,咬合力達28-36噸